从“牌子”到“社交货币”:品牌如何让用户抢着晒?

Connor 欧意交易平台 2025-10-17 31 0

铺设情绪价值链:从功能到情感共振

LABUBU的盲盒机制本质是多巴胺生产线——0.69%的隐藏款出现概率,将拆盒时的紧张感转化为极致愉悦。当年轻人通宵排队抢购,表面是追逐玩偶,实则是为情绪体验买单。酒业深谙此道:桂花汾酒在抖音的走红,正是将传统白酒转化为情绪载体。用户创作“解锁汾酒新玩法”视频获3.6亿播放,证明产品一旦成为情感媒介,便能激活自发传播。

绑定圈层身份:从消费到归属

lululemon的社群运营堪称典范——通过城市瑜伽课和跑团活动,搭配专属徽章与限量周边,将会员复购率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。参与者晒出标注#lululemon社区的活动照片时,本质是在强化“健康生活家”的身份认同。安踏与王一博联名滑板鞋则采用双驱动策略:明星流量吸引粉丝群体,街头涂鸦元素绑定滑板文化,使产品成为进入青年亚文化社群的通行证。#安踏滑板日话题阅读量超5亿,印证了圈层符号的爆发力。

结合线上线下:打造活人感IP

蜜雪冰城的“雪王”IP成功破圈,关键在于线上线下联动赋予其鲜活“人设”。线上,雪王化身社交达人,在抖音、微博等平台发布魔性舞蹈、趣味互动和接地气“梗”内容,语言活泼,反应迅速,极具网感,仿佛真实存在的朋友。线下,雪王人偶深入大街小巷的门店及活动,笨拙可爱的巡游、与顾客的亲密互动(如握手、跳舞),将虚拟形象具象化,带来真实可感的温度。这种双线融合的策略,让雪王从冰冷的符号跃升为有性格、有温度、可亲近的“活IP”,有效拉近了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情感距离,强化了品牌记忆与好感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