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最嚣张高考生:走出考场嘲讽考题简单到垃圾,最终成绩如何
2018年高考结束后,宁夏的一位考生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记者走到他面前进行采访时,他却表现得异常自信甚至有些嚣张,直言“这次高考题目太简单,简直是垃圾”,还提到自己本可以去打工,而不是浪费时间考试。那么,这位自信满满的考生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?

艰难的成长过程

这位名叫单小龙的考生,出生在2000年,来自甘肃省宁夏市西吉县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。单小龙的父亲因长期劳作导致腰部严重受损,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,母亲则因长时间熬夜做女工,视力早已严重下降。家里的收入主要依靠父母帮村里人做些零工赚取外快,生活拮据,家庭困难。

展开全文
然而,尽管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,他们始终重视单小龙的教育,并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。单小龙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,在小学时期成绩优异,几乎每次考试都是满分。但村里的教育资源匮乏,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上相当薄弱。为了让儿子学好英语,父亲决定把单小龙送到离家30公里远的镇上读小学。
在镇上学习英语的这些年,单小龙积累了坚实的基础,使得他在小升初时取得了优势,顺利考入了当地重点初中。到了初中,他更加明确了要考上好大学的目标。
面临诱惑,最终选择坚持
尽管单小龙心中有着去大城市读书的梦想,但在初中的时候,他开始羡慕那些可以早早进入社会、穿着时髦、拿着新手机的同龄人。一个外出打工的叔叔来看他时,还给他带来了很多礼物,这使得单小龙心生动摇,想要跟着叔叔进城打工。

但他的父亲耐心地劝导他:“现在你年轻,可以靠力气赚些钱,可是等你老了怎么办?”这番话让单小龙突然觉悟,决定继续努力读书,走出困境。

高中生活的艰辛与奋斗
单小龙的中考成绩非常优秀,远远超过了市里重点高中的录取线,但学费对于他家庭来说依然是一笔巨大的负担。最终,他决定就读镇上的高中,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。然而,父亲却坚持认为家里积蓄足够支付他三年的学费。
第一次来到城市上学的单小龙,对这里的繁华与热闹充满了好奇。这座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与他家乡的宁静乡村形成了鲜明对比,也更加坚定了他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。
在重点高中的三年里,单小龙每天都非常努力,早早起床背书,晚上则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。尽管他基础较差,常常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理解那些别人轻松就能掌握的知识,但他并没有气馁。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努力,他渐渐赶超了同学,从中等生成为了班里的前几名,并且在老师的鼓励下,获得了奖品。

高中三年,单小龙几乎无休止地付出了努力。在几次模拟考试中,他稳稳地取得了650分以上的好成绩。到了2018年6月7日高考那天,单小龙轻松地应对了各科试卷,尤其是英语,几乎没有任何难度。

高考后的“轻松”与现实

第二天,单小龙非常自信地走出考场。当记者围上来采访时,他淡定地表示:“这次考试的题目很简单,甚至耽误了我去打工的时间。”这一番话让单小龙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,许多人认为他是在炒作自己。然而,身边的亲朋好友却都认为他完全有实力说出这种话,因为他过去三年的努力足以让他从容应对考试。

尽管网络上议论纷纷,单小龙依然按照自己的计划,前往工地打工赚钱,为自己的大学学费做准备。那时,许多人无法理解,为什么刚刚参加完高考的他没有休息,而是去工地做如此繁重的体力活。其实,单小龙的目的很简单:他想通过打工积攒钱,减轻家里的负担,帮助自己上大学。
收获与改变

2018年6月23日,高考成绩公布的当天,单小龙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网吧查询成绩。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等待,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分数——676分。周围的人看到他如此优秀的成绩,都纷纷为他鼓掌祝贺。单小龙自己也非常高兴,回到家里后,他疲惫地躺下了,沉沉地睡去。

不久后,他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当他把这份沉甸甸的通知书交给父亲时,父亲激动得泪流满面。这个曾经为了单小龙的学习而辛苦操劳的老人,终于见证了儿子的成功。

单小龙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钱给父母买了礼物:送给父亲一部智能手机,送给母亲一套漂亮的衣服。他也从一个沉默寡言的少年,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。
走向新的人生

如今,单小龙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的一员,他的家庭也在他的努力下逐步摆脱贫困,父母住上了新房,生活质量大大提高。
在这个社会中,有许多人天赋异禀,但却容易自满,最终止步不前。单小龙深知,只有戒骄戒躁,才能走得更远。他的“垃圾”言论,也并非是傲慢,而是他在三年高考复习中积累的信心和底气。

他的故事证明,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,才能在关键时刻展现自己的真正实力。




评论